2016年2月6日,已是除夕的前一天,忙碌一年的人们大多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途。这一天徐明举从山东费县驱车前往江苏,即将到达的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并不是徐明举的家乡,让他牵挂的是这里正值花期的大棚桃园。
每年春节前后,大棚桃陆续开花,花期管理好坏决定全年的成败。对于许多有大棚的果农来说,在大棚里过年并不是稀罕事。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果树技术推广人员,每年过年前后,徐明举都会亲自到费县及外地一些大棚里看一看才能放心。他说:“对大棚果农户来说,过年是小事,没管理好果树,耽误了挂果可是大事!”
1996年徐明举从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中,他始终在和农民打交道,见证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的改变。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的农业面临转型,徐明举常常思索,中国的农业到底应该怎么做?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徐明举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推广果树科技,线上线下结合,把果树种植技术传递给需要的农民。
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情,随着时间的增长,那种不断进步的力量会逐渐显现。年复一年在果园奔波的徐明举,现如今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的果树种植户中,都已相当知名。他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0项,2013年1月被大众日报集团评为首届山东三农优秀人物,2014年3月被山东省科协评为山东省科普带头人。2015年3月临沂市总工会批准成立徐明举劳模创新工作室,同年9月被推荐为全国优秀科技科技特派员讲师。
把最好的技术最快地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2月19日晚,记者在约定地点见到徐明举的时候,他正在接电话。“我现在没在费县,再过个两天吧,等回去了我来你园里看看。”随后,在交谈的过程中又有电话打进来,大同小异,都与果树有关。徐明举说,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三千多个联系人,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有果农、果树种植大户、农业小老板、还有农业上市公司的老总。
徐明举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电脑。他说,电脑、手机、充电器他都随身携带,没网的时候就用手机热点网络,每月光手机流量就消耗4个G。在交谈的同时,他打开网站,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名网友在线等待他的果农乐公开课直播,QQ提示消息也闪个不停:果农乐山东、果农乐四川、果农乐安徽……这是徐明举的QQ群。
说起果农乐,徐明举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果农乐这个名字含义,就是要让果农快乐学习,快乐收获。不但要教给农民技术,更是要给他们传递做农业的新理念,同时传播手段还要跟得上。”
2011年,徐明举意识到传统的电视媒体在传播上的局限,于是就开始琢磨如何用新媒体传播果树技术。徐明举先后尝试过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等,直到创办了果农乐视频网,开始网上授课,与网友在线互动,讲解果树技术,做成了真正接地气的果树公开课。网络的在线互动交流,能让果农更好地参与进来,及时解决果农各种问题,现在果农乐已经是费县远近闻名的一块招牌,2012年开始也成为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的果树技术服务平台。
迄今,徐明举已累计制作讲座课件、发布视频800多个,总点击量达到了1500万次,座客省市县电视台制作果树节目96期。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八点,果农乐的网友们都会准时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听徐老师讲课。果农乐视频内容不但有详细且先进实用的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还有果园整体规划、果品市场分析等内容,采用层次丰富,生动立体的视频互动直播形式把农业科技传递给了需要的农民,这也是首个坚持把互联网视频直播用来传播果树技术的第一人,这种模式也引起了国外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果树专家的关注。
来自山东兰陵县的王玉清是果农乐的忠实粉丝。2009年,王玉清成立玉清专业合作社,但由于技术和理念跟不上,合作社并不红火。2013年,王玉清通过报纸联系到了徐明举,然后奔赴费县学习,随后,徐明举多次到王玉清的基地进行指导,在徐明举的规划和帮助下,玉清合作社总算红火了起来,还发展成为临沂市最大的葡萄采摘基地。而王玉清也成了果农乐的忠实粉丝,他说:“不管多忙,果农乐的视频我都要看,没赶上直播就第二天看回播。”
果农乐并不只是一个视频网站的名字,还有各地QQ群、微信群、电话热线等。徐明举还不定期组织网友线下见面,共同交流探讨果树技术。以果树科技为圆心,不断向外发散,线上有视频,线下有可供观摩、实际操作的基地,围绕果农乐形成的“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初步实现“云上地下”的融合服务。
果农乐里走出来的90后技术员
来自河南洛阳的陈明明,今年24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90后,在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他正在河北邯郸修剪果树。陈明明说,现在种果树的农户,大多没有技术,他作为徐明举果树推广技术团队的一员,身上有责任帮农户解决困难。
陈明明原本是学畜牧出身,2013年在网上听了徐明举讲课后,从老家洛阳来到山东费县跟徐明举老师学习。经过先后十多次来到山东费县学习,陈明明从一个果树管理得门外汉到能把洛阳当地的一片果园管理得有模有样。陈明明说,如果不是认识了徐明举老师,也许现在还在浑浑噩噩之中。是徐老师坚定了他在农业路上的信心。
“徐明举是个很接地气的人。”这是陈娟在与记者交谈中反复重复的话。
陈娟是山东省费县本地人,她原本是一位超市收银员,由于喜爱采摘便萌生了自己建果园的念头。说干就干,征地、建园、下苗,陈娟还专门请教了有管理果园经验的亲戚来当技术顾问。哪知到了第二年,园里的桃树长得乱七八糟的,主侧枝不分,也不见挂果,连身边的朋友同学都替她着急。这时陈娟在网上搜索知道了果农乐,连续看了几期徐明举的视频后,陈娟看到徐明举在果农乐发的一个通知,原来是第二天有现场培训,正在为桃园发愁的她哪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徐老师讲课的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果农户,而且外地人居多,我还是费县本地的,真后悔没早点认识徐老师……”到现在陈娟还能回忆起第一次现场听徐明举讲课的情景,先是听完徐明举的理论讲解,又跟“大部队”着去了果园现场观摩,自打那次以后,之后每场活动陈娟一次也没落下。
陈娟说,每次打电话请教问题,徐明举都会耐心地答疑解惑,只要他有空就会亲自去陈娟的园子里实地指导,经过徐明举的技术指导,陈娟的桃园总算是起死回生。以前从没种过地的陈娟,跟着徐老师学会了给果树施肥、修剪、配药打药……慢慢地,陈娟已经能独自管理果园。经常跟着徐老师学习,不但学会了技术,也被徐明举心系果农的精神所感染,陈娟成为了徐明举农技推广团队的技术员。
这几年中徐明举培养的技术员达3200人,在各地果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起算,他亲自现场授课的活动就有130多场,聚会果农达6000多人。像陈明明、陈娟一样经培训、筛选的技术能手组成的团队奔赴各地给果农解决技术问题,从果农乐传出的技术在各地扩散、扎根、逐渐枝繁叶茂。
基层积累好经验前沿引来新科技
徐明举自小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又回到农村。在别人眼里,干农既辛苦又不挣钱,但是徐明举深知科技对于农业的作用,老百姓对农业科技的渴求。
徐明举在基层做农技员,先后在费县果业局服务部、果树示范基地工作。徐明举的爱人陈士苗说:“98年徐明举就在费县果业局的基地上干活,除草、果园管理、开拖拉机……什么都干,干农活的同时他还爱写观察日记。”在基层推广农技,天天跟农民打交道,跟果树打交道,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于是好经验不断积累。同时,徐明举眼光超前,他在不断地思考怎样做好农业,怎样把农民需要的技术更快更准地传递到农民那里。
早在2001年,徐明举在朱田镇工作的时候,许多技术员都还依靠组织农民培训、到田间地头指导、通过大喇叭讲课,他已经开始运用视频了。那时候的徐明举,骑着摩托车,驮着自家的电视机下村放影碟传播技术。再后来,徐明举又自掏腰包买了一台DV录像机,还自己学习会声会影等软件,自己制作视频。2008—2010年,他制作的18期《果业在线》,在费县有线电视台播放累计时长达1200小时,在当地很好地宣传了果树技术。
过去靠产量,现在靠品质。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的变化,果农的需求也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他们不但要懂技术、懂管理,更要懂经营、懂市场。
“如果不时时充电,向前沿靠拢,那可就要落后了。”徐明举说,“只有不断创新思路才能为农民致富指好路,最好的创新是理论联系实际。现在的一些技术网上都可以查到,但是难的是让老百姓转变观念。”
2012年,徐明举拜师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学森。陈学森教授不仅科研态度严谨、要求严格,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国内尤其是山东的水果发展有很高见解,跟着陈教授的学习也让徐明举接触到更多果树前沿技术和农业先进理念。徐明举在陈教授引荐下,当年在烟台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在众多杰出专家中,有了一位基层农技员的位子。此后,徐明举成为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成员之一。也由此,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成果开始经由果农乐平台直接落地。
2016年2月19日,徐明举又专程从山东费县来到北京向中国农业大学向农业推广学教授高启杰请教问题,为的正是时时能从专家教授那里学到新的农业理念,洞悉农业前沿的科技,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老百姓,做“基层”与“高层”之间的桥梁。
成为科技特派员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许多农户是因为果农乐知道了徐明举,也有网友以为徐明举是专门做网站的。事实上徐明举是费县果业管理局的员工。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果树技术推广模式,服务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所在的山东费县。
2010年,徐明举被费县科技局列为了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让他有了发挥的空间,但是同时也多了一份责任。他说:“不管是不是科技特派员,我都在做科技推广的工作,但是成为科技特派员让我更多了一份责任心,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费县费城街道田圣庄的刘志文在徐明举的指导下管理了260亩的核桃园,通过他的技术指导,核桃亩收入超过了6000元,刘志文还在他的建议下进行立体生态养殖,整个家庭彻底脱贫致富,从前居住的老房子变成了二层小洋楼,还买了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像这样的农户在费县还有很多。在徐明举的果树技术指导下,费县大田庄如今成了花果园,果业成了该乡的重要支柱产业,该乡如今果园面积达5.6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5%,是远近文明的生态乡、旅游乡。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徐明举不仅局限于费县的几个点,这些年来他几乎走遍了费县有果树的每一个村庄,每到一处无不受到当地果农的欢迎,他像一个播种人,把科技的种子和先进的理念传播到沂蒙山区腹地。在他的影响下,费县果业系统和掀起了学习果树技术助农脱贫致富的热潮。
2015年7月,徐明举作为山东省科技厅果树专家被选派到平邑县临涧镇庞庄村开展果树技术指导工作。庞庄村在平邑县城南部乡镇,地形以山林坡地为主,由于经济不好,村里的青壮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潘玉才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300多亩建立果园。如今他的菇山生态园已初见成效。虽说投资耗费巨大,可他依然信心百倍带着全村村民向着致富梦想前行,正是在徐明举的指导支持下,朝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发展。
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这正是精准扶贫、科技扶贫的战略思想。徐明举说,接下来他要整合更多的优质资源来这里,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以合作社带动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通过园区为纽带,培训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的农民技术员,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
他出生在农村,体验过农村的贫穷;通过学习,深知科技对农村扶贫的意义。他常年行走在果园,甚至连妻子和小女儿也时常跟着他下果园干活。他视果农朋友为亲人,十年如一日地为果农服务,将所学果树知识奉献于社会,尽心尽力帮农民脱贫。
这就是徐明举,他让果树科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春风化雨、渐生繁花。
(徐明举劳模创新工作室网站:http://www.xuming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