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连,郯城县港上镇港上四村党支部书记,虽然身为农民党员,但他时时处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土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亩产单产逐年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成为农民种田致富的典型。
爱土如命、躬耕不辍。刘绍连常说的一句话是:“旧社会祖祖辈辈在土地上刨食,食不饱腹,共产党领导咱穷人闹革命,分田地、打土豪,如今田地均分到户,家家户户年年有余粮,我对党、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村里的老人都对刘绍连侍弄土地赞不绝口,“他呀,恨不得把每块土地疙瘩都捏碎了,种庄稼”。现在市场发展了,人们纷纷外出打工挣钱,但认准了土地就是咱农民命根子的刘绍连,从未离开自己的责任田,从未离开自己心爱的承包地,他在郯南这块沃野的平原上躬耕不辍。
拾“撂荒地”、垦殖种粮。党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农村的角角落落,敢想敢干的部分农民纷纷外出经商、打工,留下妻儿老小驻家留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再次温暖农村的庭庭院院,有的开始举家外出,有的只留下老人、孩子,他们没有能力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些农户的责任田开始荒芜,刘绍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苦苦思索着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承包农户的“撂荒地”。在逢年过节外出人员集中返乡时,和他们商谈土地承包问题,一谈即合,于是到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协议。这样刘绍连一期承包土地600亩,但这些地块分布散碎、不成片,他想尽办法把这些土地调到一起,连片种植,效益日渐明显。 2003年他又以协议的形式承包土地7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以后,他不断摸索,种地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投资20万元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走机械化、精细化道路,粮食产量屡创新高,被县种子公司列为良种繁育基地。 2000年当选县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02年被中华农民基金会授予“神农奖”,2003年12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种粮标兵”的荣誉称号,奖励铁牛—70拖拉机一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种粮大户。2007年12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08年4月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领导的接见。
科学种田、机械化作业。刘绍连在大面积种植中,渐渐发现老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大片集中种植,多年来他边种边学,订阅了《农业知识》、《山东科技报》等报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到县、镇农技推广部门去咨询,上网找专家咨询,积极探索改造中、低产田的路子。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投入,提高了单产、总产。测土配方施肥取得成功后,他不忘乡亲,带着仪器为东家西家进行土地肥值测量,写出施肥方案,为农户节约了大量的投入,还增加了单产,成为农民种田的风向标。刘绍连和广大农户探索机械化种植,提高作业效率,购买大小机械48台套,种植经济作物1000余亩,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之一,成为沂蒙山区走出的首位全国种粮大户。
富而思进、关注公益事业。刘绍连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从思想上自觉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致富不忘本,多年来利用自己手中的农机具无偿地帮助家中有困难的农户,耕地、播种、收割,将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周围的群众。1998年起,他利用自己的2台联合收割机无偿帮助劳动力缺乏的农户收割小麦2000多亩。2003年他将承包的60多亩改造最好的土地,转让给本村3户生活困难的农户承包,不收取任何东西,使他们很快走上了致富路。几年来,他投资3万多元为村里修路3000余米,义务植树10000余棵,无偿地捐给了村里,改善了全村的交通和环境,2007年春节,投资1万多元邀请枣庄市市歌舞团来村演出2天,丰富农民生活,活跃节日气氛,深受乡亲们的好评。他非常关心敬老院的老人们和学校的孩子们。自98年起,每年向镇敬老院无偿提供2000斤大米,并于每年春节都给老人们送去一身新衣;2008年捐款2万元帮助镇幼儿园购买了娱乐设施,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热心为民、搞活经济。过去村里由于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村集体欠外债等问题,群众意见大,上访多。刘绍连就任村支部书记后,着手理顺人事关系,清理村欠外债问题。05年的8月份上任才5个月,就筹措资金偿还村债务26万元,平息了多年的债务纠纷问题,健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财务监督小组”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监督管理作用。在村务大事上实行村民公决,财务按月公开,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自上任以来,没发生一起村集体资金流失和贪占挪用事件,村里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群众安居乐业,连续8年村里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在党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刘绍连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决心抓住中央重视粮食生产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田间管理,依靠科技多产粮、产好粮,为发展粮食生产做出新的贡献。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